产品

本周碳新闻:如何“落实”COP30(碳新闻第171期)

一、双碳动态 一、政策发布 1、国务院办公厅: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核电、水电、跨省直流输电等项目。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措施》。文件提出,对铁路、核电、水电、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油气管道、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设施、供水等领域属于国家审批(核准)且具有一定效益的项目,应当在可研报告(项目申报)中具体论证并具体说明民间资本参与的可行性。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确定具体项目fic项目分成比例根据实际项目、民营企业参与意愿以及相关政策要求而定。符合条件的项目,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可达到10%以上。零碳解读:这标志着传统上由国有资本主导的能源主领域正式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从“可以参与”转变为“必须参与”,政策刚性和操作刚性显着增强。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峰值碳中和行动》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11月8日发布《中国的峰值碳中和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历来重信守诺、言出必行。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举措五年来,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认为绿水青山就是无价之宝。以有力行动、艰苦努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构建了最系统、最完整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开发应用,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成为全球能源衰退最快的国家之一。它探索了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零碳解读:实现峰值碳中和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举措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人类命运与共。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世界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低,并在世界历史最低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这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展现了中国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二、产业列车 3、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61万千瓦,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零碳解读:目前,海上风电产业正在培育30名国家级专家和新“小巨人”企业。这些公司分为风力发电机组轴承、海底电缆、监测传感器等领域的深耕已成为解决分列技术问题的主要支撑。 4、新SAS销量我国能源消耗首次突破5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新车产销量持续实现高增长。其中,10月份,新能源汽车月度新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比例首次突破50%。零碳解读: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高增长态势。究其原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沟通会上解释道:一方面,国内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持续有效;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于2026年停止,导致g 早期购买汽车的买家。 5、首台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开工建设。 11月8日,首台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华能玉环电厂四期工程完成首次混凝土浇筑,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该机组采用中国华能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合金材料,实现了主要高温材料技术的完全自主控制,实现了“少煤多电”。与现有机组相比,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可提高发电效率约4个百分点,单位电量煤耗降低约1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万吨。零碳解读:项目建成后,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将刷新全球火电机组最高参数和最低煤耗新纪录,显着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同时推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全面升级,为实现我国能源安全和“两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C.COP30 六区。COP30前夕,多国签署《贝伦宣言》。当地时间11月7日,COP30开幕前夕,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贝伦气候峰会落下帷幕。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欧盟共同签署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致力于解决饥饿、贫困和以气候为中心的行动宣言》。该声明解决了效果上的不平等问题气候变化的目标,旨在将保护最弱势群体置于全球气候行动的中心。零碳解读:《贝伦宣言》呼吁“根本性改变”,并将解决气候影响分配不均问题作为气候行动的首要目标,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和国情的原则。声明强调,促进强有力的、以气候为重点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实现公正过渡,并逐步实现充足粮食和社会保障等人权。七、中国在COP30上发起南南合作“清洁炉灶”倡议。当地时间11月10日,在COP30中国角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层论坛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发布“清洁炉灶”倡议。 “清洁S“清洁炉灶”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倡议。该倡议旨在通过推广清洁烹饪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民生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零碳解读:据初步测算,该项目的旗舰项目“清洁炉灶”预计将惠及相关国家近百万人口,帮助相关国家减排近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近万人因雾霾过早死亡8、黄润秋: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慢 当地时间11月10日,COP30中国角活动第一部分“生态文明与中国良好实践”在巴西贝伦举行。会外活动中的社区。全面介绍中华文明建设的实践成就及其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欢润秋在致辞中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潮流,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加强全领域、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推进减碳、减排、绿扩、促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零碳解读:今年3月,我们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碳市场管理。扩大后的碳市场涵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0%以上。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首先,全社会每消耗3度电,就有1度电是绿色电力。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含量”不断增强。 9、刘振民:中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者和生产者。中国气候变化特使刘振民将于当地时间11月10日上午在巴西贝伦举行COP30。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活动上,他表示,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绿色转型的趋势不可逆转。他进一步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是一条可以考虑环境等诸多目标的发展道路。国家保护、经济增长和人民经济安全。也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刘振民介绍,近年来,我国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了最大、最全、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经济占GDP比重超过18%,尽管各国资源能源禀赋不同,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零碳解读:近十年来,全球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以上。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人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当前,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工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正在发生,全球正处于广泛而深入的绿色科技创新浪潮之中。我们要打破技术壁垒,打造鼓励创新、开放合作的技术生态系统,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转移和推广,把气候挑战转化为经济增长新机遇,共同塑造更具韧性和可持续的经济。 10.李高:中国不断推进“双碳”工作取得了扎实的行动。当地时间11月12日,在COP30中国角举行的“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主题边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发表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国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扎实行动和一系列成果。责任中立目标。李高指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全球气候治理。自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2020年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来,我们以坚定的行动持续推进“双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果。零碳解读:今年9月,我国公布了新一轮确定的贡献目标,体现了中国以最大努力支持《巴黎协定》实施的责任和承诺。今年10月,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重要部署建设美好中国。 “十五”期间,中国政府将加快从能源消费双重调控向碳排放双重调控转变,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 开启COP30碳特别讨论。贝伦会议将如何解决实施中的“难题”?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届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亚马逊雨林地区帕拉州首府贝伦开幕。这次贝伦会议被寄予厚望,也被各方称为“执行会议”。在过去十几年的气候谈判中,主要精力都花在建立完整的气候谈判上。规则体系,特别是巴黎协定的细节。随着这些政策在 COP26(格拉斯哥)等地方基本敲定,该过程自然会进入下一阶段:采取我们同意做的事情并实际执行。 COP30正处于从“纸上谈兵”到“实际行动”的转折点。在 COP30 现场,与会者在大型金狮狨猴的展示下穿梭于会议室之间。照片/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