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资金为民,“十四五”北京民生投入比重保持在
11月10日,“十四五”资本质量系列总结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并设经济民生专场。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据介绍,“十四五”以来,北京民生投入始终占全市预算总体支出的80%以上。固定教育支出606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702亿元,卫生支出3427亿元,住房保障支出927亿元。连同其他民生支出,财政民生投入超3万亿元阿安。许多资金更直接地用于人们。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适龄儿童入学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均达到94%;打造“微花园”100个、城市绿道3015公里;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52公里……通过“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每年征集释放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庆旺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新增就业人员增长4.3%,为首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d. 民生不断改善。五年来,北京制定出台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促发展惠民生“十五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力度大、针对性强的“组合拳”。全市组织实施就业拓展扩能计划,实施两轮创业就业行动计划,培育就业扩能提质新动能。加强凝视主要群体介绍,北京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政策措施,帮助76.9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67.4万名农民工参保就业,实现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保险制度”的目标,主要实现了农民工就业。开展“零就业户”动态清理。在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王庆旺介绍,北京市连续五年推出支持高校毕业生规模创业,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规模,推动国有企业“有岗位、有企业有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干部行动,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巩固和扩大岗位。每年征集和发布毕业生岗位超过10万个。同时,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体系,连续举办五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推动大学生创业圈建设,激发大学生就业倍增效应。f 创业。截至目前,大学生珠宝企业数量已达411家,融资超过12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7000多个。五年来,北京不断推进社会制度保障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继续实施,逐步延迟退休法改革顺利实施。北京市连续两年在全省政府养老保险工作考核中被评为A级。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建设。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771.6万户,缴费金额223.1亿元,居全国首位。随着最低标准调整和审核机制的完善,北京市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由“十三五”末的2200元提高到目前的标准。租金2540元,增长15.5%。北京推出全国首份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数据报告,引导劳动者合理预期,为各类企业制定和确定薪酬提供指导。北京将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正在启动新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保障服务事项100%“全程网上办理”。提升退休服务水平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退休手续一次性办结率提高到93.7%。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出21项社保同业“同标”项目,建立京津冀组织社保窗口,配合京津冀社保卡“一卡”联动法。三区已在全省54种情况下实施“一卡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医疗药品采购、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安排儿童保育补助资金10.1亿元,加大生育保护和儿童保育力度。 “十四五”以来,北京民生投入始终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80%以上,不少资金更多直接用在群众身上。北京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管德志表示,五年来,北京市调整一般公共预算、就业保险基金等各类资金使用,“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31.6%,落实稳岗扩就业举措,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市固定职工人数突破1100万人,年均新增就业岗位数在城市h超过27万。就业规模始终保持稳定。五年来,北京市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增长25%以上。此外,全市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过200亿元,持续创新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养老服务、特困老人照护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养老服务。在托儿服务方面,支持开展普惠性托儿试点,制定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机构园区发放生均定额补贴和租金补贴,减轻运营负担,降低托儿价格50%以上。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儿童保育补贴政策要及时落实,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安排10.1亿元儿童保育资金,直接向家庭提供财政支持,加大儿童保育保障和儿童保育力度。五年来,北京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300亿元,保障社会救助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等,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完善救助体系。在困难群众保障方面,北京市最低保障标准将从2021年的1245元/月提高到2025年的1480元/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保护困难儿童方面,支持建立孤儿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困难儿童生活费由2021年的2200元/月提高到2025年的2650元/月积极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困难儿童福利。在残疾人保障方面,累计安排财政资金175亿元以上,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财政支持,为残疾人提供保障和社会关怀服务。管德志表示,北京已全面建立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类社会保险制度,设立七项社会保障基金,全部由市级管理。 “十四五”期间,基金收支保持稳定增长,年均收支近6000亿元,总体满足“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管理要求。这目前社保基金结余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建立了智米养老服务网络,建立了122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伟表示,北京全面改革老年经济养老服务,推进友善社会建设,大力发展银色经济,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模式。针对99%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北京市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建设122个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从养老服务到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老年补贴政策同步优化,养老补贴不断完善困难老年人服务、失能老人护理补贴、老年津贴等落实到位,惠及127.3万老年人。取消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消费限制,让失能老人及其家人有更多消费选择。在婚姻服务方面,北京全面实施婚姻登记“全国普遍服务”,极大便利了群众。省际服务数量在全国剩余大城市中名列前茅。殡葬服务方面,继续优化殡葬服务供给,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开展“减项、减费、优服务”活动,切实减轻群众殡葬负担。在保障困难群众方面,北京出台多项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措施距离系统。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保护困难儿童方面,修订实施了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落实政策措施,划拨加强孤儿保护和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建立健全困难儿童生活费用自然增长机制。在残疾人福利方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关爱补贴,惠及15.18万名残疾人,建立生活补助和低保标准挂钩调整机制,引领全国实现残疾人“两补贴”全面上线和“杨志伟表示,北京现有注册社会组织1.2万多个,注册社区社会组织9.5万多个。一大批社会组织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十四五”期间,北京遵循政策北京市医疗保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兵表示,按照“全覆盖、基本保障、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医疗保险、健康保险、慈善捐赠为医疗救助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保基金收支平衡、部分结余,运行稳定。重大医疗险、重疾险、医疗救助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本市深化职工保险参保机制改革,提高待遇水平,实现个人医保账户家庭互助。随着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北京市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137项。有序提高技术劳务价格,合理降低检验检测价格,更多现代医疗技术纳入医保缴费。监管机制医疗保险目录逐步完善。目录药品总数从“十三五”末的2800个增加到3159个。 1252种乙类药品在定点社区医疗机构按甲类付费,570种“双渠道”国家药品可供使用。调整物理康复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人工耳蜗植入等医疗耗材和医疗服务保险报销政策,减轻患者负担。严兵表示,五年来,资保管理不断升级,定点医疗机构5481家,其中甲级定点医疗机构59家。医疗保险服务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实惠。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个人账户OTC网上购药规模不断扩大。异地就医结算更加便捷高效。全市238家医院实施移动医保支付,有效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新京报记者 耿子野 编辑 张雷 校对 李丽君
上一篇:景山公园迎来红叶最佳观赏季,推荐路线在这里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