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大同2万套保障性住房10年仍未竣工。是否与玩忽

▲ 那街景。图/大同市官网 10年建2万套保障性住房还没完工?论文称,2024年3月至2024年7月,山西省委第二巡视组对大同市进行定期巡视。 2024年8月,山西省委巡视组向中共大同市委反馈巡视意见。近日,山西大同市委发布了检查整改进展情况。在这个聚落的开发和维护中,一则“2万套保障性住房10年仍未竣工”的消息正在引起关注。会议指出,针对15个保障性安居工程10年未竣工2.04万套的问题,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政策”统筹协调推进。共 2,486 个单位已竣工,未竣工18542套按计划推进建设。 “2万套”和“10年”,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两个数字时的反应都是惊讶。保障性住房不是普通的商品房,它承载着保障民生的功能。因此,此类项目的建设本质上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承载人民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但在大同,多达15个保障性住房项目、2万套经过10年的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沦为“半生不熟”的项目。当保障性住房这样的“热门项目”变成“颠覆性项目”时,这样的开巴汉场面令人震惊,也足以让当地相关部门感到尴尬。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建设2万套保障性住房绝非易事,刻不容缓。按时、按时建设这些项目是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根据规定。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如果需要省委巡视组的介入,显然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本应主动推进的人民经济项目,要等政府“加大压力”,才能被动恢复。当地相关责任部门“在幕后”,不仅没有发挥保障性住房保障民生的积极作用,也影响了人们对保障性住房的期待。最终的结果就是摧毁人民的信任,摧毁政府的公信力。现在,虽然相关问题不断得到修复,但显然这只是第一步。地方政府要想继续恢复公信力,一方面必须尽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另一方面,各门派也应该清楚。社会各界人士:这15个项目之前未能完成建设工作的因素是什么?是缺资金还是其他原因?如果这是资金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资金应该分配到哪里?需要问的是,当地监管部门在推动项目建设方面是否尽到了职责?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些问题并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建设人民经济工程的基本要求。因此,当地政府有必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就相关细节向公众提供公开、明确的答复。涉及民生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小事,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创造“民生债”,就是为了维护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对此,除了“补漏洞”外,更要“挖病根”,查处是否存在玩忽职守、玩忽职守的情况,依法追究其责任,支付后果。针对公众质疑作出回应。撰稿/编辑:苏诗意(媒体人)/校对迟道华/李丽君